SPG Ratings China /insights/articles/2020-4-30-fi-banking-roundtable content esgSubNav
研究报告

标普近距离 | 新冠疫情下的银行信用差异

高能级城市支撑“小阳春”,楼市结构分化加剧

关税阴霾下中国九大制造业之“变局”

Credit FAQ: The Contraction of China's Private Credit Market

评级行动:评定“速利银丰中国2025年第一期个人汽车抵押贷款支持证券” A级证券信用等级为AAAspc(sf) 


标普近距离 | 新冠疫情下的银行信用差异

 
(编者按:“标普近距离”专注于呈现标普信评与业内资深嘉宾就市场热点话题展开的讨论。同样的内容也可见于标普信评微信公众号。)
面对新冠疫情的冲击,不同银行在资产质量、资本实力等方面或将展示出不同的承受能力。在这种环境下,有区分度的信用分析更显重要。标普信评在4月30日举办了“新冠疫情下的银行信用差异”在线研讨会,向大家介绍了在标普信评金融机构评级框架下的银行业信用实力区分度。同时,我们也邀请到民生银行资产管理部固收投资中心信评团队负责人 牛柯新先生,北京银行理财业务中心投资室负责人孙俊杰先生,瑞银证券信用风险负责人周艾洁女士和兴业证券金融组组长、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傅慧芳女士,与标普信评金融机构部总经理李迎女士一起,围绕报告相关话题进行了精彩讨论。
以下是讨论摘录:
主持人:请问兴业证券傅总,您如何看待银行业的信用差异?特别是城商行和农商行这些中小银行,目前的信用区分度和我们做出这种区分度的必要性呢?
傅慧芳:首先,我想分享一个工作当中很有意思的现象。两三年前,我们主要的服务对象是权益投资者,但是近两年我们发现额外承接了很多来自于卖方固定收益部门的研究支持需求,他们的问题大多集中在城商行、农商行这些中小型银行。从信用资质的角度,他们关注点在银行的资产质量是否有问题,其资产投放是不是审慎,治理结构有没有瑕疵等问题。这样的需求一方面是源于中国整个银行业的规模不断扩张,市场分散度明显提升,参与主体也越来越多。同时,中小型银行的融资工具近几年也呈现出长足发展的态势,包括同业存单、金融债、资本工具等,发行主体和总量都有很明显的提升。但另一方面,受到整个信用分化大潮的影响,自去年以来,我们看到包商、恒丰、盛京以及甘肃银行都出现了市场预期之外的经营困境,进而引起了市场上不管是股或者债的价格大幅波动,同时还波及到与其类似的部分银行。所以,不管是市场的扩容或者是信用的分化,都使得评级,尤其是更加精准的多维度评级的重要性不断提升。
市场需要区分度很大一方面是来自于整个市场容量的提升,这里的市场容量不仅仅指资产的规模,同时还有发行人的数量。举个例子,同业存单市场目前存量已经超过十万亿了, 2013年在这个市场上发行同业存单的银行数量仅仅只有十家,但是到了2017到2018年的鼎盛时期,全市场有超过500家银行都曾经参与过同业存单的发行。从我们卖方研究的角度来看,我们能够覆盖多少标的?算上六家大型银行,12家股份制银行,还有134家城市商业银行,总共的法人数量也就不过150家左右。这150家其实我们能够覆盖的相对而言比例是很小的,也就意味着其实大量区域性的中小型银行发了很多金融产品,和市场产生了交互,但是市场对于其信用的覆盖度其实是不足的。同时,这些小银行因为所处的区域、战略、业务模式、资源禀赋不同,其研究的特异性远远要比中大型银行更高,研究的壁垒也会更强。基于这些原因,我们认为中小型银行目前优劣、区分程度其实市场不是特别了解,现在还缺乏一个公允并且有区分度的信用评价。也就是说市场容量的扩容让有区分度的信评显得更加重要。 
第二个就是市场分化的情况。我们跟踪了银行同业存单发行情况,2019年之前其实行业大中小银行之间的信用分层是不明显的。如果我们从发行成功率的角度来看,2019年一季度大小型银行之间的发行成功率就差十个百分点左右,也就是如果大型银行90%的融资是可以满足的,中小型银行差不多80%左右的融资需求也能够顺利实现。但在包商银行事情之后,这个读数的差值迅速扩大到40到50个百分点,也就是大中型银行如果还有80%的融资能够得到解决,中小型银行可能只有40%到30%的融资是得以实现的。这个差异维持了三个季度之后才慢慢收敛。同时我们看到不少银行由于信息不对称以及现有的评价体系颗粒度不够精细,没有办法进行定价,而投资者在具体的选择和定价的过程中,因为信用主体的区分度不够,对于发行方的信用情况没有办法去做一个快速准确的判断,进而给出公允的估值。同时,从行业的研究角度来看,最近这五年包括城商行农商行在内的中小型银行也是在不断分化的。
总体来看,我们觉得中小型银行非常具有活力和成长性,但也在不断分化。在整个识别和判断中小型银行的风险的过程当中,我们看到标普现在至少已经对接近一两百家主要中资银行进行了覆盖,同时也给出了一个相对于目前的评估结果非常有区分度的分布,我相信能对市场投资者起到很大的帮助,并且也能够建立起一个更加良性的投资环境,为市场提供一个更加有序的、更加对称的信息交互。
傅慧芳:想请问标普信评是怎么看待城商行、农商行未来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目前疫情对于评级用户可能产生的影响?
李迎:不论是城商行还是农商行,中小银行总体的发展潜力还是不错的,它们主要服务中小微客户群体、三农群体和县域地区的社区居民,这方面和大型国有银行或者是股份制银行之间仍然有错位竞争的发展空间的,所以我们认为中小银行在国内整个金融体系内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总体信用展望是稳定的。
同时,很多中小银行的挑战在于公司治理,因为中小银行的盘子小,集中度相对较高,如果管理层发生一些行为不当,出现比较严重的内控失效,就很可能给银行造成严重的后果。另外,它们信用分化的趋势也会在经济下行期表现得比较明显。所以呢,我们目前的判断是中小银行总体趋势稳定,但比较容易发生个别的风险事件。
主持人:请问瑞银证券周总,外资银行是国内同业存单非常活跃的投资人,在当前应对疫情冲击的背景之下,您在日常风险管理过程当中是怎么看待中小银行的信用资质的水平的?
周艾洁:说到疫情的冲击其实是对整个行业或者说对中国经济的一个大的冲击。我们认为疫情对银行业的冲击是一个中短期的影响,现在特别是对中小银行,监管也出了很多支持政策,包括定向降准、提升考核指标中普惠金融的权重、下调贷款拨备的考核指标等,我们觉得短期内中小银行整体的信用水平不会发生特别大的恶化。但是在流动性宽松的情况下,中小银行在贷款质量、贷款发放,包括贷后管理的流程把握上还是蛮有挑战的,当然也是有机会的。贷款质量的变化可能还需要有一定滞后的时间才能够观察到,但是中国银行业整体应该是比较稳健的。
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市场展业是一个长期投资者的角色。在全球我们其实采用了比较统一的内部信用风险管理的方法论,包括我们也有一些内部评级的模型,我们在做内部的信用分析和信用审批的时候,也会参照标普的评级结果。来到中国市场,我们发现境内的评级市场和境外的评级市场衔接并不是特别好,我们的内部评级和本土的评级差异特别大,特别是本土的评级区分度也不高。因为本身我们风险管理团队相对来说比较精简,我们对于本土的发行人的覆盖其实是非常有限的,就造成了本土的发行人的整体信用水平能见度对我们来说是非常低的。基于此,可能很多时候我们在做信贷决策的时候可能会造成无差别的伤害,可能大部分外资机构会倾向于和大型商业银行、保险公司或者券商来进行交易,对中小银行的授信是非常有限的。
我觉得标普信评在中国发布的针对中国中小银行的评级方法论,对于外资金融机构在做信贷审批的时候是非常有借鉴意义的,他们给我们搭了这样一座桥,从境外成熟市场到境内市场有一个过渡,帮我们厘清境内发行人的信用风险的特性,从而能够在中国市场识别一些信用质量还不错的中小型金融机构,帮我们形成比较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包括细分市场的深入,这是我们作为长期的投资人的角度。
另外,我们自身也有这种交易性的需求,我们作为做市商,也帮助很多境外投资人来寻求他们感兴趣的中国市场的一些券源。过去这些年随着中国市场体量越来越大,开放的程度越来越高,我们对中国市场的整体信用风险偏好以及投资热情是非常高涨的。以前可能只敢投一些国债、国开债,现在我们愿意投信用债,我们看到很多的境外投资人也有这方面兴趣。比如说银行存单,目前我们还是更愿意看五大行或者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再低的话可能对于境外投资人来讲认知度还是非常有限。所以从短期交易需求的投资审批角度来考虑,我认为标普信评的方法论能够落地,通过提供更多的样本量和更多的高质量报告,对于外资投资人参与到中国市场,不管是深度还是广度,都有非常大的帮助。所以从我们的角度是非常希望标普能够尽快更多地发布高质量的评级报告。 
周艾洁:我们自己内部的评级模型,也会针对不同的市场做一些调整,但是不会针对单独的国家进行调整。想请问标普信评的方法论,针对中国市场做了哪些比较具体的微调整?特别是监管环境,法律框架其实和境外都是非常不一样的。
李迎:标普信评和标普全球评级的总体方法论框架是同根同源的,具体的打分项设置也是相同的。但是因为针对的评级范围不同,所以具体的打分结果肯定是不同的。
国际评级很重视不同国家机构之间的可比性,非常重视国别风险的分析,会对不同国家的监管体系、法律体系等进行分析,结合每个国家的经济风险和行业风险给出对于每个国家银行业的评级基准。因为标普信评只用研究中国国内的银行,而且我们一般假设中国主权是“超AAA”的信用质量,所以我们不会花很大精力去考虑中国的国别风险,而是直接把国内银行业的评级基准定在了bbb+。如果是国际评级,则还要结合不同国家的国别风险得出不同的评级基准。
标普全球评级和标普信评之间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区别,就是我们在校准打分表里的各个临界值的时候,我们只考虑国内机构的数据。比如针对银行业,我们主要是分析现在国内前200家银行的数据,所以我们的方法论框架并不是适合于对国外机构的数据分析。如果是国外机构,我们就需要采用熊猫债方法论。比如说美国摩根大通银行,在我们的国内金融机构方法论框架里去分析一家美国银行的数据并不是特别合适,所以我们在分析美国摩根大通银行时,会去查看标普全球评级给它的评级结果。标普全球评级给予它的主体信用等级是A+,我们一般认为,标普全球评级的A+等同于标普信评AAA的信用质量。
因为评级框架和思路上很相似,所以针对国内金融机构的相对排序,标普信评和标普全球评级之间的还是非常相似的。另外呢,具有海外融资需求的银行主要还是大型的全国性银行,大量的中小型金融机构主要是在国内市场发行存单和债券,所以标普信评需要研究、分析更多的中小型银行。 
还有一个显著区别是在技术层面上。在资本测算的时候,标普全球评级有自己的评级资本模型,这个模型适用于全球各地的银行业。这是因为不同国家的银行资本监管是不一样的,所以如果没有统一的标准,就很难实现资本充足性的全球可比性。但是在中国国内,所有的银行都是按照银保监会的同一套资本管理体系来进行资本充足性的管理和计算,所以国内银行的监管资本数据的可比性很强,标普信评就没有必要再开发单独的资本模型,而是以监管资本为起点来进行调整和分析。
主持人:请问民生银行的牛总,投资人在进行银行业资产投资决策时,在信用风险角度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您认为外部评级在哪些方面最能够提供帮助?
牛柯新:我也简单拿了几个标普信评的样本,对比了我们内部的200家银行评级。基本来讲,民生银行和标普信评的评级方法类似,分为两个维度。一个是偏定性的维度,主要关注股东情况、区域经济情况、是否为上市公司、支持力度等维度。另一个是偏定量的维度,主要关注资产规模、资本充足率、关注类以及不良类贷款的比例等维度。然后我们综合地去做了一个类似评级的判断,用这个结果和标普信评的分布区间去对标,初步的整体感受是我们之间结果是类似的,方法论方向的角度也是一致的。所以我认为标普信评的评级体系是能够在银行业去指导我们做投资的,跟我们的内评结论也是大体一致的。
关于评级区间分布如何使用就涉及到行业策略的问题。我个人觉得银行业的行业策略在国内是一种偏制度红利,因为银行一般要发行这种资本补充工具等等,如果银行自己去投资会占用其资本,一般往往都是表外,或者是说基金公司等去投资。实际上从整个资金的需求上来讲,风险性和收益性存在明显错位。也就是说,对这类资产有投资需求的投资者并不多,但实际上收益性各方面来讲性价比还是不错的。所以这块也是我们资管类投资者一个比较认可金融机构或认可银行债券的地方。在我们做出了整个排序以后,我们会对这些主体进行分层投资。举例而言,比如我们内评对标到标普信评BBB或者以上的评级,我们可能会选择可以去投资二级资本债,对于弱BBB级别或者是以下的评级,我们可能更多的去选择投一些金融债或同业存单。同时,切掉排名在后30-40%排序的主体。就民生银行资管而言,我们对金融机构的价值更认可些,所以我们可能投资的区间尺度会更宽一些,可能会在标普信评中值偏右的大方向去进行投资。当然,尾部这块我们还是要充分规避的。
主持人:对于标普信评给出的有区分度的上海农商行的AA-和泸州银行BBB的评级结果,请问北京银行的孙总,这种区分度是否会对咱们的投资决策或者投资行为有影响?您觉得信评机构在寻找风险因素方面怎么样才能发挥更好的价值?
孙俊杰:我们在选择投资标的的时候,更多的不是看这个主体好的地方,而是看不好的地方。不同评级的差异在什么地方,这是我们特别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举个例子,大家可以看到境内评级和境外评级是有差异的,比如在境内评AAA,可能在境外只是A或者BBB,这个差异是在什么地方是我们特别喜欢去了解的,然后去发现投资机会。从不同的行业,从境内和境外的视角,包括从分析师的视角和投资经理的视角可能都不一样,这里面的差异就是我们一直在追寻的投资的深度。
另外,我觉得评级机构要从各个方面去审视发行主体并寻找风险点,进而分析风险和揭示出风险。这会为投资机构节约很多的时间成本,让我们更加专心的去做投资决策相关的事情。境内的发债主体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就是城投债,我们梳理了一下,城投债公司涉及到2000多家,整体的规模超过八万亿,是中国债券发行市场重要的参与机构。但是这类主体的评价体系又和其他的产业债完全不同,所以我们也特别希望标普信评能够从另外一个视角去审视一下这些城投公司,为我们的投资也提供一些助力。
主持人:请问兴业证券的傅慧芳总,作为卖方研究的专家,您对评级机构有什么期待?您认为我们和卖方机构怎么样能够一起来为我们市场的发展贡献一些力量呢?
傅慧芳:从宏观角度上来看,中国整个金融市场是越来越开放的,我们引入了更多的境外的市场参与者,也有越来越多的国际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与此同时,我们也有很多中国的金融机构走出去,在海外做融资,所以金融市场未来更加灵活一定是长期的趋势。在这个过程当中,我觉得标普作为一个境内外通用语言的桥梁,可以很好地推动整个资本市场的改革走向深水区。我相信标普信评坚持的评级区分度,一定能够在发行人、承销商、投资者、以及包括我们在内的其他金融市场参与者之间非常有效地进行沟通。
卖方研究主要聚焦行业的中观、微观层面,我们主要是对有限的标的进行挖掘,更多的关注点在于盈利。而信评机构更聚焦于风险,可以为投资人提供非常重要的另一个维度的视角。我们卖方研究和信评的研究之间的视角是差异互补的,共同为投资人服务。随着向市场提供金融产品的银行越来越多,差异性也越来越大。我们也希望在未来的银行研究和投资决策当中,即便是这些权益投资者,也能够更加关注银行标的在信用评级上面的差异,并且辅助他们去做一些投资决策。
最后,分享一点个人感悟,卖方研究在中国过去十年经历了蓬勃发展,这个发展当中最重要的力量是大量市场参与者的涌入,促进了信息对称,卖方研究在这个过程中也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观点和思辨。我觉得信评行业也是这样,外资优秀机构的引入,成熟的研究方法的应用,都将很大程度上提高整个市场的运行效率并促进行业的发展。所以,作为从业者,我也非常期待标普能够给国内的信评行业带来新的气象和新的变化。
本次嘉宾交流的回放内容可以通过扫描下方二维码观看:



高能级城市支撑“小阳春”,楼市结构分化加剧

3月楼市迎来“小阳春”行情,行业结构性分化加剧。总体来看,1-3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额和销售面积累计同比分别下降2.1%和3.0%,降幅较1-2月分别收窄0.5和2.1个百分点。70个大中城市房价指数显示,各线城市房价均有不同程度回暖,新房和二手房价格环比上涨城市数量分别增至24个和10个,较上月增加6个和7个。结构分化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 城市间K形分化特征愈发凸显,高能级城市独撑“回稳”大局。
  • 二手房交易热度强于新房,新房价格回暖主要由改善盘入市支撑。
  • 房企销售表现持续分化,国有与非国有阵营差距进一步拉大。
<%@ Register TagPrefix="uc" TagName="GatedContent" Src="~/UserControls/Ratings/GatedContent.ascx" %>


关税阴霾下中国九大制造业之“变局”

  • 我们认为,极端关税将对企业投资和家庭消费行为产生非线性影响,即使中国经济对美出口依赖已有所降低,但其对消费、投资带来的间接效应仍将非常广泛。
  • 我们认为,纺织业、消费电子及汽车零配件行业对美国市场依赖度高、产能可替代性较强、且中小企业占比较大,所受到的冲击将更为显著。
  • 我们认为需密切关注中小企业的信用质量变化,特别是在纺织、消费电子、家电和汽车零配件等中小企业密集的行业。这些企业的信用质量可能因其客户地域多元化、产业链灵活性及财务抗风险能力不足而更加脆弱。

欢迎点击下方按钮获取完整版报告。

<%@ Register TagPrefix="uc" TagName="GatedContent" Src="~/UserControls/Ratings/GatedContent.ascx" %>


Credit FAQ: The Contraction of China's Private Credit Market

  • China's private credit market has significant structural differences from those in the U.S. and Europe. It lacks alternative investment funds and direct lending, is heavily regulated, and banks remain key players.
  • We estimate the China market has shrunk to RMB21 trillion as of Dec. 31, 2024, nearly half its size since 2017. The decline comes on the back of new regulations, increased competition from local bond markets, and compressed margins.
  • A combination of softening demand and disruption in supply from lenders will likely lead the overall size of the private market to further contract.

Click below to read full report
<%@ Register TagPrefix="uc" TagName="GatedContent" Src="~/UserControls/Ratings/GatedContent.ascx" %>


评级行动:评定“速利银丰中国2025年第一期个人汽车抵押贷款支持证券” A级证券信用等级为AAAspc(sf) 

北京,2025年4月16日—标普信评宣布,已评定“速利银丰中国2025年第一期个人汽车抵押贷款支持证券”项下A级资产支持证券(以下简称“A级证券”)的信用等级为AAAspc(sf)。该交易由梅赛德斯-奔驰汽车金融有限公司发起。

 

信用等级列表:  

优先档证券:AAAspc(sf)  

 

相关方法:  

标普信用评级(中国)— 结构融资评级方法论  

  

相关评论与研究:  

标普信用评级(中国)个人消费贷款资产支持证券分析方法

中国个人汽车抵押贷款资产支持证券市场多维度观察2025版

  

传媒联络人:

雷文静,北京;(86)10-6569-2961;michelle.lei@spgchinaratings.cn

 

分析师

张恩杰,北京;enjie.zhang@spgchinaratings.cn

李开颜,北京;kaye.li@spgchinaratings.cn

李佳蓉,北京;jiarong.li@spgchinaratings.cn

<%@ Register TagPrefix="uc" TagName="GatedContent" Src="~/UserControls/Ratings/GatedContent.ascx" %>